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44节(1 / 2)





  “皇上昨日说给你们家婆媳封赠了诰命,哀家就想着你们今日应该要过来了。看来人逢喜事精神爽真是没说错,封修撰瞧着和在庆极宫中完全不一样。”章太后五官秀丽,许是最近好事多了,一幅神采飞扬的模样。

  封恒这一个多月吃了不少章太后送到庆极宫的补品,也没少见到太后,他笑道:“也是托皇上的福气,否则臣母臣妻要等臣攒够功绩,还不知道得等到什么时候。”

  “这段日子哀家耳边就一直听着皇上说封修撰的好话,封修撰真是过于菲薄了。”章太后笑道,她和皇帝母子关系素来极好,高玉珩看好的臣子,她自然也会帮着拉好关系。

  内阁几个阁老这一回遭灾进了诏狱,却不代表皇帝掌政就一帆风顺了,皇帝登基日短,有些事情还要继续历练,章太后也愿意费力气能帮儿子多拉拢一个心腹。

  她看向宋师竹,突然也想起上回见面时的场景,那一回宁家在仁安宫中也是丢尽了脸面。她失笑道,“一年多不见,蕙心越发明丽了。”

  她觉得这一家两口子也是绝了,这两人就像是皇家的福星一般,封恒帮皇帝收拾了内阁,宋师竹也是两回帮了皇家大忙,这样的功劳,章太后对着他们时除了和蔼再和蔼,也做不出别的表情了。

  宋师竹从善如流跟太后寒暄了几句。她这一回见太后,许是身份上来了,压力也没那么大,太后夸她明丽,她就赞太后越来越年轻雍容,太后再夸她妇德工品样样出挑,宋师竹则是一边想着太后什么时候见识过她的人品手艺,一边赞太后和气尊贵,慧眼过人。

  总之两边都是和和气气的,端把宁家人放在一旁。

  宋师竹也没想到太后这一回会这般健谈,片刻之后,章太后还有些可惜道:“若不是阿玉昨日便出宫了,哀家还能把她叫过来让你们一块说说话,听说你们素来要好,以后也不能生疏了。”

  宋师竹笑道:“有太后这句话,随玉妹妹大婚之后,我一定经常进宫。”

  章太后笑了笑,心里却想着宋师竹这般洞察人心,以后若是李随玉需要协助,封她个女官也是不错的。只是当着宁家人的面,她却没有把这句话说出口。

  说实话,她实在是烦了宁家人。宁标阳早在年后便该去公主陵陪她闺女,若是没有内阁那几人出手相助,他如何还在外头多逍遥这小半年。

  不过也好,她的本意也不只是让他过去受苦,主要还是想借此看看朝上还有多少可信任的臣子。可惜的是,当时舆情几乎都站在宁标阳身后,让皇儿受了不少打击。

  就这件事,章太后心里对宋师竹真是存了不少感激。若不是她发现了不对劲,顺着这条线查下去把宁家揪出来,恐怕现在后宫就是一片漏洞,到时候想要再处置,只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了。

  威远伯夫人在一旁说是肝肠寸断也不为过,今日一早宫中下发了圣旨,仁安宫还派了人过去押着她儿子收拾行囊,说是即日出发,半时半刻都不得延迟,做得这般绝情,更是让她觉得章太后刻薄至极。

  公主陵那是什么样的地方,她儿子在京城几十年都是金尊玉贵的日子,哪里能受得了那样的苦。现在又还在旱情当中,她儿子这罪真是受大发了。

  威远伯夫人一时间悲从中来,又不敢打断章太后跟人说笑的心情,只得不住梗咽。

  章太后听到这点微小的动静,慢慢的便变了脸色,宋师竹十分有灵光,顿时告辞出来了。

  要不是因着二婶,宋师竹和宁家其实也没什么仇怨,自然也没什么留下来看笑话的心情。更何况章太后想借着他们下宁家的脸面,他们的活计该干的也干完了,抓住时机功成身退才是正经。

  他们才出仁安宫门,便听到里头传来一声哭嚎:“求太后娘娘看在先公主的份上。她和阿阳眷侣情深,不会愿意让他受苦的——”

  章太后似乎摔了一个茶碗,声音戛然而止。

  送他们出来的大宫女也听到了,她指挥着两个小太监抱着一小箱章太后给他们的赏赐,脸色十分淡定。

  宋师竹也没有多问,她一手扶着似乎有些受惊的赵氏,跟在封恒身后出宫去了。

  马车上,赵氏想着方才在仁安宫中国的诡异场景,一边谈笑自若,一边悲愁垂涕,突然叹气道:“太后娘娘还真是威严过人。”她犹豫了一下,才继续道,“要是得罪她,应该就麻烦了。”

  这话还真是一语中的。宋师竹忍不住笑,觉得婆婆还真是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听说恩科改革时,章太后还曾经把反对的朝臣家中女眷都请进宫中一一谈话,谈了两日一夜都不放人,不过这件事就不需要告诉赵氏了。其实宋师竹自己也没觉得太后好相处过,只是他们刚好和皇室立场一致罢了。

  她道:“咱们若是不主动惹事,也不会得罪太后。”还举了个例子安慰婆婆,封恒在御前就吃了章太后不少补药,不得罪太后的时候,太后的人其实还是不错的。

  封恒被妻子拿来举例,也道:“娘别担心,咱们只是进去谢恩,以后还是照常过自己的日子。”

  在儿子儿媳的联手安慰中,赵氏心头也略略开怀了些。无论如何,他们也不需要和太后娘娘朝夕相处,拿到手的诰命才是一件高兴事,赵氏在车上听宋师竹数着五品宜人该有的俸禄和待遇,到了家里时,脸色的阴云已经尽去了。

  因着在太后宫中偶遇了宁家,往后几日,宋师竹就特别注意有关宁家人的消息,然后就知道太后手段实在非凡。

  威远伯府的爵位,因着大驸马没有子嗣之事,一直被太后卡在半空中,悬而未决,此时突然便被太后授给了宁氏旁支人。

  换句话说,上回见到的威远伯夫人,以后只能称一句宁大夫人了。

  又有迎后典礼已经定好了日子,就在四月三十,说是钦天监斟酌来斟酌去,不是四月三十,就是得到八月十八才有上好吉日,而四月这个日子是最合帝后命数的。

  宋师竹也是早有预感会在四月,她就是没想到旱情提前发酵,这个日子还是没变。

  不过李随玉与她解释,说是那个示警梦里她是怀着孕的,太后与皇帝都怕错过日子,她以后就怀不上了,宋师竹就能理解了。

  其实她私底下觉得皇家的担心,从科学角度来说还是有些道理的,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要经过无数关卡和筛选,其中只有最有运气的那一枚才能着床成功。

  她就是觉得有些太赶了,不过李随玉也告诉她,其实也不算赶,迎后仪式早在选秀时就准备得差不多了,只要人选出来便能进行大婚。

  …………………………

  天还微微亮,李随玉还未出门子时,封家的车驾便先一步到了李家。

  李家已然挂满红绸,李随玉满身都是贵气,看到她时眼睛立刻就弯了起来。

  可惜李氏族人实在太多,宋师竹也没能捞着和她说几句话。

  里里外外的女眷满脸都是笑容,宋师竹离开李家时,遗憾也不是很多,这段日子她和李随玉没少见面,今日会特地过来,只是按照两人的约定过来送送她。

  刚才看着她娇嫩如花的面庞,她心里只有为她高兴的。

  李家到皇宫的直线路程已然静街。

  今日不少客人都是两头跑的。众人只能绕个远路到达皇宫。

  马车里头,宋师竹给赵氏倒了一杯茶,赵氏已然从前几日太后的威严中恢复过来了,她接过后,便笑道:“我看刚才那些人里头,能被李家请到里屋的没几个。媳妇儿和皇后娘娘的关系还真好。”她素来不喜交际,也不爱凑热闹,可方才一眼看过去,谁和谁亲近,她还是能看出来的。

  宋师竹笑道:“自在琼州府时,相公和我就得了李家不少帮助,李家几乎都是好人。”

  赵氏也知道二儿子两口子和李家的渊源,便笑了笑。她第二回收到大儿子来信时,封慎随信便把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还送了一叠银票过来。赵氏当时便觉得松了一口气。

  当初家里折腾着要分家,明面上的理由便是大儿媳妇想要做大药粉生意,又怕拖累了其他人。现在事情终于顺利解决,赵氏心里也是十分高兴,只是让她更高兴的是,是封恒几兄弟间的友爱团结——要不是二儿子帮把手,哪里能请动太后帮忙。

  想到上回进宫时太后对着儿子儿媳的和蔼可爱,赵氏又觉得他们真不容易。她虽然半辈子守寡在家,却也知道没有家世帮扶的情况下,能得到上位者的青眼,除了能力出众便没有别的法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