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拯救残疾暴君第120节(1 / 2)





  他这一走,就是走了两个月。

  期间不停有捷报传来,不是今天收拾了个叛军,就是打垮了某个小政权。

  每当捷报传来洪州的时候,官衙会贴上告示,不仅仅是官府为胜利而兴奋,百姓们也会为捷报而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倒也不是百姓们多热爱大庆,只是谁也不想生活在动荡中。

  前段时间此起彼伏的造反让百姓们惶惶不安,此时此刻,也只有百战百胜的燕晋,才能够给百姓们带来安全感。

  一开始朝廷本来送粮食给燕晋也是被迫之举,朝堂上不是没有反对之声,皇帝更是惴惴不安,也害怕燕晋要是真心有不轨该怎么办?

  谁料到燕晋却当真平定叛乱去了,而且百战百胜!

  一时间,每天上朝之时,再也不是到处都是造反的消息,而是一封封振奋人心的捷报。

  皇帝是龙心大悦,大臣们也是由衷地高兴。

  不管是民间还是朝廷,一时间,燕晋的名声好到了极致,名望空前地高,几乎成了整个大庆的将星,提到之时无不交口称赞。

  皇帝为此还处置了当初传旨不力的李太监。

  如果按照这个进度下去,这不就一个活脱脱的忠臣良将了么?

  只是,秦九却也搞不懂陈秋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了。

  他只以为陈秋在接手了永嘉帝送来粮草之后,就应该开始招兵买马,绕路打过去直取汴京了……但是陈秋却去平乱了,难道当真要去救太子不成?

  秦九倒是想问,但是战时送信也要不少时间,只能逮着姜小圆问了。

  姜小圆早知道秋秋要救太子,却也没有搞明白秋秋的全盘打算,总归是每天夜里都要跑去梦里抄家,于是就直接去问那只老狐狸了。

  关于少年秋为什么不直接绕去打汴京——本质上,其实是为了百姓。

  两年后,金人就会长驱直入,前世的重光帝就是因为先去阻截了大金,才被当时的永嘉帝切断了后路,被杀了个措手不及。

  如果陈秋此时去打汴京,他一登基,大金就会立马打过来了,到时候他分身乏术,北边乱,南边也乱,民不聊生是自然而然的事。

  所以,陈秋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他打着救太子的名号,朝各个州府借兵,借用朝廷的兵力平定江南的叛乱。果然,皇帝对他放心了,他调兵得无比顺利,打得一路通畅,比起前世来说,要顺利得多。

  但是实际上呢——

  陈秋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手里的兵马像是滚雪球一样,从一万出头,滚到了三万之巨!

  这多出来的两万人里面,许多都是打败的降兵,还有听闻燕晋大名,自动前来投诚的江南各个州府的士兵。

  因为皇帝信任燕晋、百姓们信任燕晋,各州府都想当然地纵容了这一切。

  皇帝还在做着燕晋为他平定江南,坐稳自己江山的春秋大梦呢,殊不知,这位忠臣的手中的兵力,已经隐隐约约有了要超过镇南王的趋势了!

  什么叫养虎为患?

  还是皇帝自己亲自投喂出来的一匹虎!

  第90章 好久不见

  *

  永嘉帝养虎为患, 身处危机而不自知,正因为捷报喜不自胜。

  知道陈秋现状的鹤园,自然也是喜气洋洋的。

  秦九从姜小圆的转述里面得知了始末, 终于释然了, 他渐渐地发现曾经的小太子, 早就成为了一个成熟的谋略家了, 也不成天操心了这个了。

  只是要叫一个曾经忙碌的人突然间闲下来,确实是强人所难了。

  秦九眼光毒辣,又是个管人很厉害的主儿, 他一来, 鹤园就在秦九的打理下, 迅速变得井井有条起来。就连姜小圆那些乱七八糟,条目复杂的嫁妆铺子,经他的手,一下子就理顺了。

  只是一个小小的鹤园, 交给秦九实在是小题大做了。

  倒是燕良时下学回来的时候, 还能叫秦九考校一番学问,除此之外, 竟也无事可做了。虽然秦九从来不说, 但是姜小圆也多少察觉到了舅舅有些无所适从了。

  秦九没有朋友,唯一的亲人也只有陈秋了, 他习惯了宫廷里的艰辛生活, 但是宫里宫外是两个世界。在宫里生存得很好的人, 在放出宫外之后,往往会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当初秦九不想留下来, 也是早早就猜到了这一点。

  总归是姜小圆的《洪州周报》在说书先生们的努力下不断壮大, 已经成型,还算是拿得出手了。姜小圆想着,干脆就把总编的位置给舅舅,自己挂个副总编的名头当个清闲的摸鱼大师。

  现在的周报每周出新,姜小圆手里的铺子有几家书店,就放在这几家书店里售卖。

  一开始是姜小圆自己组织说书先生编书、出去把周报的内容讲给不识字的百姓们听,后来多亏了《燕将军传奇》受到欢迎,周报渐渐有了一点影响力,其他的说书先生见说《燕将军传奇》的,打赏总要多些,也不免得动了心思,就会去书店花上几文钱买一份。

  于是渐渐的,姜小圆就发现,自己似乎不需要再让自己编辑部的书生们外派干活了?她就干脆让这些书生们直接留在桃花坞编辑部干活,多写点儿新的话本,他们当然也乐得自在。

  而随着《洪州周报》的销量提高,她的那几家书店的生意也好了起来,见此改变,其他书店也有点儿眼热,就找到了鹤园,要来拿周报了。

  在陈秋出征的这段时间里,这个开在鹤园桃花坞的《洪州周报》,也渐渐地有模有样起来了。

  但是问题也很明显——姜小圆搭个草台班子,提些建议倒还行,但是真要她去管人,小姑娘却是有点儿压不住人的。

  尤其是说书先生们都是三教九流,生活阅历不知道比姜小圆多了多少,真的耍起滑头来,确实叫姜小圆头都大了。

  恰好秦九闲赋在鹤园,肉眼可见地不适应,姜小圆就想起来,能不能让舅舅也加入进来呢?但是谁知道她才一说,就被秦九果断拒绝了。

  秦九其实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年少时在寺庙中饱读诗书,如果不是境遇突变,他大概会参加科举,走祖先的老路,成为一代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