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7节(1 / 2)





  若父皇废了他的太子之位,就等同于杀了他!不,比杀了他还要难过!落毛的凤凰不如鸡,他不要当鸡!

  杜琛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自己的胳膊从太子的钳制中抽出来,耐着性子把太子安抚着坐到位置上,解下斗篷,与书房中的几位太子幕僚点头致礼后才坐下,问道:

  “如今的情况对我们是有些不利,皇后突然被降为昭仪,因事发突然,凉国公府这边没能及时应对,但我已派人在宫里打听过了,皇后犯的不是什么大错,极有可能是陛下一时激怒而为,这夫妻嘛,哪有不拌嘴怄气的,皇后与陛下相伴几十年,少年夫妻的感情不会这么容易消散,所以诸位无须太过担忧。”

  凉国公上来先是一番安抚,把太子这边幕僚的心给安下来。

  但跟幕僚们是这么说的,实际上凉国公已经知晓皇后突然被贬的真实原因,很可能是陛下已经意识到谋算袁家背后之人是他们,只是没有证据。而此时皇后又凭一己之力把这事揽在身上,把抄家灭族的大罪转换成了女人之间的嫉妒怄气的小罪。

  “裴世子,此番对于袁家的谋算,你居功至伟,太子身边能有你这样的干将,老夫甚觉欣慰。”凉国公全面安抚过后,又着重对裴景夸赞一番。

  裴景也身在一众太子幕僚之间,此时心情七上八下,因为这一世改变的事情太多了,他已经不知道今后发展的最终走向。

  听凉国公点名夸他,裴景出列谢道:

  “国公过奖。臣也是竭尽所能为太子殿下尽忠。”

  如今发生的事情,是他这一世跟在太子身后一力促成的,他利用前世的记忆,悄悄联络了北辽,将原本应该两年后发生战争提前了两年,这番给北辽通风报信的收获就是,北辽那边答应帮太子解决掉镇守边关,如日中天的袁家。

  裴景不知道北辽用了什么方法控制了袁庭威,竟然让他在大庭广众下达开城门退兵的命令。

  这件事对裴景的震动也很大,他原本只是想借北辽的力量帮太子把袁家解决,可北辽用的手法太诡异,让他后怕不已,这要是以后北辽岂不是想控制谁就控制谁了?那他这个里通外敌的人岂非成了大齐的千古罪人?

  “很好!太子有世子这样的人才辅佐在册,实乃幸也。”凉国公对裴景赞不绝口。

  裴景汗颜一笑,问:“如今不知国公可有对应良策?袁家那边若不能尽早定案,等到安南王归来,他不依不饶追查下去,只怕对我们不利。”不仅不利,还很可能被他挖出老底,反转牵连。

  凉国公沉吟发愁,道理他岂会不懂。

  北齐开战,袁家蒙难,好不容易等到一个齐辰不在京中的时候,若此时不能把袁家和寿王拉下马,今后只会更加麻烦,再加上如今皇后被贬,他们这边已经迫在眉睫。

  “是啊舅舅,你想想办法,咱们都已经做到这地步了,一定不能让寿王再起来。”

  太子最担心的就是寿王挺过风波继续威胁他。

  杜琛头疼:“殿下,我们现在问题是如何处置袁家。”

  这个外甥,满脑子都是怕人抢了他的太子之位,连擒贼擒王,挖树挖根的道理都不懂。

  “我知道,可我们对付袁家不就是为了把寿王除掉嘛。”太子这边还急了。

  杜琛不与他争辩这些细节,继续跟那些真正干实事的太子幕僚们说话。

  “袁家之事迫在眉睫,袁忠勤被关在宛平武威军二十八营大牢中,二十八营有三千精兵镇守,凭我们在京城的人手,不足以劫人,不过,我已与淮海海陆两军都督通信,不日淮海那边就会派兵来京支援我们。”杜琛说。

  太子听到这里,眼前一亮:“二舅舅要亲自带兵来吗?带多少?务必让他多带点,齐辰的那些武威军一个顶十个,特别厉害。”

  杜琛:……

  “国公,都督私下调动淮海军,动静会不会太大了?咱们是要劫人,可也不能大张旗鼓,那可是……谋|反啊。”一个幕僚如是说,旁边的幕僚们面面相觑,纷纷应和。

  将无军令不得离营,如果杜二老爷直接调动淮海军到京城来,与谋|反何异?

  那可是正儿八经抄家灭族的大罪。

  杜家不会真疯了吧。

  杜琛赶忙摆手安抚:“诸位不必担忧,虽然是要调动不少兵力,但都督会安排妥当,命那些兵士分批乔装来京,在城外集结,没有号令绝不会打草惊蛇。”

  自从动了袁家以后,杜家这边就已经准备好要打一场硬仗,从那时候就开始准备兵力,除了一些亲卫士兵之外,还特地出动了训练多年的死士团,做好背水一战的准备,总之,决不能让袁家再有任何翻身的机会。

  至于皇帝那边,只要他们把袁家彻底解决了,皇帝就算知道是杜家做的又如何?没有证据,而且袁家没了,皇帝就只能更加依靠他们杜家,到时候寿王倒台,太子根基稳固,就再也没有人能跟他们杜家一争高下了。

  **

  就在皇后被贬为昭仪的第十天,边关传来了第一道捷报。

  安南王虽然比大部队晚出发几日,但却赶在大部队抵达漠北之前,就率先奇袭,斩获北辽东路军第一将领头颅,将之神不知鬼不觉挂在了北辽营帐之外,给敌军造成第一波冲击,而后一个月的时间,在安南王势如破竹的进攻之下,北辽节节败退,最终将之重新杀出月城关外。

  捷报传回来时,北辽大军虽仍未从月城关外离去,但已渐渐有撤退之相,相信用不了多久,安南王就能彻底将北辽大军完全驱逐出我国疆土。

  这捷报给朝廷添了一份大大的喜气,德明帝终于迎来这段时间以来第一回 龙颜大悦,在朝堂之上,连说三个‘好’字,爽朗笑声传出朝堂之外。

  唐安芙在府中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欣喜若狂,不过比起对战事的关注,她更关心的是:

  “那王爷是不是快回来了?”

  传讯的王伯喜气洋洋:“肯定快了!”

  唐安芙从没体验过这样既欣喜又失落的快乐,欣喜马上就可以见到齐辰,失落的是齐辰还要过段时间才回来。她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见他。

  日日夜夜,脑中所思所想,无非就是一个齐辰。

  快了!

  就快了!

  北境捷报隔两日就传回,一封接一封,举国欢腾。

  而就在此时,太子府的书房中却是愁云惨雾。

  太子在书房已经来回踱步快半个时辰了,凉国公被他转的眼花,忍无可忍:

  “太子能否沉着一些,不要这般慌张。”

  太子猛然转身怒道:“我怎能不慌张!齐辰眼看就要回来了!他回来,还有咱们好果子吃吗?舅舅你怎么就不着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