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节(1 / 2)





  陈卫红和张英来借过两次水,她们用水倒是大方,连着两天李沫用的煤翻了一倍。李沫后来就和她们说热水不够用没了,不是舍不得只是不想惯着她们。

  第16章 玻璃心的蠢作者有话说

  作者自己都被文里的人物弄得头昏脑胀的,所以决定把知青们信息列表写出来。

  知青人物

  老知青:鲁平  男 浙省人 25岁  知青负责人

  赵爱国 男 川省人 23岁

  曾庆年 男 云省人 23岁

  李辉  男 鲁省人 20岁

  冯青  女 宁省人 22岁

  孟方  女 京市人 20岁

  新知青:许言  男 津市人 21岁

  李卫红 女 沪市人 16岁

  张英  女 沪市人 16岁

  刘萍霞 女 青市人 18岁

  陈丹  女 湘省人 17岁

  张霞  女 湘省人 19岁

  邹俞 苏省人 17岁

  罗化 皖省人 18岁

  姚文柏 闽省人 19岁

  贺雷  粤省人 18岁

  4.关于文章字数还不知道,想写二十万以上;关于更新蠢作者只能尽可能多的更,因为秋风打字很慢,经常打字速度跟不上思维跳动的速度,一个小时大概才能码一千字;作者会努力练习打字也会努力更新的。

  5.最后谢谢各位宝宝对我的支持,感谢你们,有了你们我才有勇气把这篇不成熟不完美的作品继续写下去。

  第17章 新年日常

  村西边有条河,二十六这天村里组织青壮年撒网捕鱼。

  全村老小都围在河边,网起来后妇女老少负责分拣。不大的鱼丢回河里继续生长,留着来年再捕。

  一天下来村里收了一千斤大鱼,会计统计好后,村支书开始按照人头给各家各户分鱼。乡亲们喜气洋洋的拿着竹篓排队分鱼,都在讨论今年可以分多少鱼。

  鱼很快就分完了成人每人十斤鱼,十二岁以下的孩子每人五斤。

  知青们共分了一百六十斤,他们决定留下三十二斤,剩下的一百二十八斤做成干鱼平分给每个人邮寄回去。

  知青们过年没有村民们那么繁杂,自己写了红对联贴上就行了,不像村民要祭灶神、做黏包、打扫房子。

  年三十一大早知青们就起床简单的吃了一些早餐后开始准备年饭,用分到的鱼做了一条红烧鲤鱼。

  上次杀猪分的肉做了一大锅猪肉白菜炖粉条,老知青们还贡献出了一只老母鸡和秋天捡的蘑菇炖了一锅老鸡蘑菇汤。

  吃完饭后每个人凑了一些瓜子、花生、江米条和水果糖,坐在堂屋的炕上聊天。

  来自大江南北的知青们说着自己的家乡、习俗、美食说着自己的家人。一时间气氛变得低沉,有人建议唱歌。

  有着一把好嗓子的李卫红当仁不让的给大家唱歌,受到所有人的一致好评,满足了她爱出风头的心理。

  十二点过后大家互相道了新年好就去睡觉了。初一早上吃过早餐后知青们就去乡亲们家里拜年,回到家后村里的孩子们也来拜年了。

  过年就是孩子们的天堂,初一的时候背着个小布袋每家每户去拜年,每家每户都会往孩子的袋里抓零食糖果。

  一天下来孩子们能有满满一布袋的零食。知青们也准备了瓜子奶糖分给孩子们,奶糖难得孩子们高高兴兴的道谢后,一起去下一家了。

  大年初七快递员来村里送信,知青们都收到了家里的信,条件好点的人家还给寄来了当地特产。

  李沫也收到了家里的信和包裹。先拆开信封,里面有二十块钱和一些票据。

  大意是家里打算每个月给她二十块和一些票据,让她在乡下不要太累生病了。

  拆开包裹牛大婶要的东西家里都准备好了,还给她买了一件呢子外套和一双皮鞋。

  她把牛大婶要的东西给包好了送过去,牛大婶叫她喝茶,自己拿着东西仔细的瞧着。

  检查后发现没问题对李沫说“李沫真是多谢你了,东西都挺好的。”牛大婶边说边爱不释手的摸着红被单,一个劲的感谢她。

  “婶子您满意就好,我就不打扰您了。您下次有事再找我,我先走了。”

  “你有事就去吧,下次肯定还找你。”

  收到包裹的知青们大方的拿出一些特产一起分享。李卫红没有收到包裹,信还是她妹妹给她写的。